(一)
“老金,你这广场舞教得好,跟上你跳,我们越跳越精神了。”4月15日,在贺兰县富兴街街道如意湖社区广场上,66岁的陈进珍一边跟着节奏舞动,一边笑着对身旁的金生祥说。
81岁的金生祥是一名退休教师,又是如意湖社区志愿者服务队中公认的“主心骨”。尽管听力不太好,需旁人凑近大声说话才能听清,但这丝毫没有影响他为社区发光发热。
在社区,金生祥总是像个细心的管家,时刻留意着每个角落:扫帚摆放不整齐,他马上扶正;展板落了灰尘,他立刻擦拭干净。社区举办健康讲座时,他积极参与,连胰岛素注射这样专业的知识都学会了,还经常给患有糖尿病的邻居提供帮助。
每天清晨6时,金生祥都会准时出现在广场,组织老年居民跳广场舞。活动初期,参与者寥寥无几,但他没有丝毫气馁,亲自示范每一个动作,耐心讲解动作要领。在他坚持和努力下,跟着他跳舞锻炼的老人有四五十人。
“只要大家身体健健康康的,我这老喇叭再响个20年都没问题。”邻居们看到他如此辛苦,提出集资购买新设备,他却笑着拒绝。
金生祥的热心体现在对邻里的无微不至中。20号楼的胡正林生病行动不便,他二话不说,骑着那辆略显破旧的自行车,去市场精心挑选一只鸡,送到胡正林家中;看到坐着轮椅的李春芳老人独自在楼下,他默默走上前去,推着老人安全回家。
(二)
“我今天又来找你理发了,自从有了你,这理发再也不愁了。”4月17日一早,在如意湖社区的公益理发店,66岁的马富贵对着正在为他理发的方月琴说。马富贵的话音刚落,居民王明山也附和道:“方师傅,理发手艺好,又热心。”
方月琴在社区里是出了名的“热心人”,也是志愿者队伍中的“明星理发师”。年近七旬的她,自退休后便投身于公益理发服务,这一干,就是15个年头。
每月17日清晨,方月琴总会准时提着她那装满电推剪、梳子、围布的“百宝箱”,来到公益理发店。这个小小的空间,见证了社区各族老人焕然一新的幸福时刻。在“滋滋”的推剪声中,这里仿佛变成了一个充满爱的温馨港湾。
方月琴心里有一本清晰的“服务台账”,对每位老人的理发时间和喜好都了如指掌。如果哪位老人时间长了没来理发,她就会记在心上,提前打电话询问老人是否需要理发,并贴心地告知合适的时间,避免老人等待太久。
今年开春,方月琴的理发店又多了杨彩霞和陈晨两名“学员”。在方月琴悉心指导下,她们三人组成“石榴花义剪队”,常常穿梭在居民楼栋之间,为卧床老人、残疾老人上门修剪须发。她们手中的剪刀,剪出的不仅仅是清爽整洁的发型,更是一幅各族群众紧密相连、温暖交融的美好图景。
(三)
在亲水嘉苑小区,8幢1单元401室的王秀梅与24幢2单元101室的何美珍之间,有着一段令人动容的故事。
年过六旬的王秀梅,不幸罹患肺癌,两个子女因在外地工作,无法时刻陪伴在侧,日常生活面临诸多困难。何美珍得知这一情况后,毫不犹豫地伸出了援手。
其实,早在2016年王秀梅做完结肠癌手术病情好转时,两人就已经建立了深厚的情谊。2024年年初,王秀梅的病情恶化,转移成肺癌,何美珍看在眼里,疼在心里,从此便开始每天清晨提着新鲜食材,准时出现在王秀梅家门口。
何美珍不仅精心为患病的王秀梅变着花样做饭,还细心地帮助王秀梅洗澡、整理屋子,给予无微不至的照顾,一直持续到2024年6月王秀梅去世。“何姨对我妈就像亲姐妹一样,她的这份恩情,我们全家都铭记于心。”王秀梅的儿子感激地说。
如意湖社区成立于2015年,辖区常住人口5444户13948人,其中回族、满族、蒙古族、朝鲜族、土族等少数民族居民1639人,占总人口的12%。近年来,社区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,精心打造以与邻为伴、与邻为乐、与邻为亲、与邻为友、与邻为美、与邻为善为核心的“六邻如意”品牌,全方位促进各民族互嵌式发展。
在金生祥、方月琴、何美珍等人的带动下,如今的如意湖社区,处处呈现出一派和谐美好的景象。整洁干净的楼道,彰显着居民们对生活环境的爱护;热闹非凡的广场,洋溢着大家的欢声笑语;和睦融洽的邻里关系,传递着浓浓的温情。
社区如同一个温暖的大家庭,各族居民在这里安居乐业,亲如一家,共同描绘出一幅民族团结、和谐美好的动人画卷,民族团结之花在这里绽放得更加绚烂多彩。(宁夏日报报业集团全媒体记者 王若英)